全球时讯:新能源汽车产业这项榜单出炉 “中国车谷”秀实力
原标题: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力30强区县出炉,哪些区县“冲”在前面?
(资料图)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风起云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伴随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速重构,全国多地竞相发力争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全新的产业版图正在逐渐成型。
近日,产业大数据企业火石创造联合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共同发布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力30强区县”榜单(以下简称“30强榜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挖背后产业数据,对30强榜单的产业特征和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图片来源:火石创造提供
区域分布:江苏广东入围最多 一线城市区县“存在感”最足
当前,新能源汽车是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新亮点,其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发显著,也成为各经济大省纷纷抢占的新阵地。
从地域分布来看,此次30强榜单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区县数量最多,其中江苏有5座城市共6个区县入围榜单,是拥有30强区县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数据显示,江苏省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翻倍增长,汽车及动力电池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动力电池产能占全国近40%,建成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已建产能和在建产能均稳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汽车产业第一大省的广东,则是凭借广州、深圳“双核”引领,共计5个区县入选30强,仅次于江苏。2022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接近130万台,同比增长14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份额约18%。
从城市分布上来看,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冲”得最猛的是一线城市。其中上海、深圳上榜区县数量最多,均为3个,北京、广州则分别有2个区县入围。此外,重庆、苏州、武汉三座2022年GDP十强城市同样有2个区县进入榜单。值得一提的是,去年GDP位列全国第21位的合肥是此次唯一上榜2个及以上区县的非GDP十强城市。据悉,合肥近年来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目前已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300多家,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值首次突破千亿。
整车生产基地:“中国车谷”秀实力 各大区县布局均衡
具体到各项数据来看,30强区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和侧重又各有千秋。
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数量上,武汉市蔡甸区(含武汉经开区所辖部分区域)以10个占据首位,广州市南沙区、成都市龙泉驿区以6个并列第二,上海市浦东新区也达到了5个。总体来看,30强榜单中基地数量在3个及以上的区县达18个,分布较为均衡。
蔡甸区此次“登顶”,本质上是因为其行政区域范围内有武汉经开区(又称“中国车谷”)这个汽车产业重量级“存在”。汽车是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作为湖北省汽车工业的主战场,“中国车谷”目前已建、在建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30万辆,位列全国汽车强区第一方阵。2022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万辆,同比增长230%。
南沙区和龙泉驿区的紧随其后,则分别映射出广州、成都两座超大城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发展魄力。2022年,南沙区GDP同比增长4.2%、增速全市第一。与此同时,随着《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南沙区战略功能定位实现跃升,意味着广州未来将举全市之力进一步推进南沙建设。在此背景下,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去年底在南沙投产,助力广汽丰田正式达成百万产能,成为丰田全球集中规模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作为四川省制造大区和汽车产业主阵地,龙泉驿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早已按下“加速键”。2022年,龙泉驿区整车产量98万辆、汽车产业产值154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4万辆、同比增长36%。在汽车“引擎”的推动下,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5.7亿元,区域经济总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县级行政区首位。新年以来,一汽丰田、沃尔沃汽车已相继加码龙泉驿,将分别在此投放全新混动SUV车型和全新高端纯电车型,促进成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三电”企业:长三角地区区县“霸榜” 深圳优势凸显
“三电”系统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三部分,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三电”企业在30强区县中的分布如何?
在驱动电机及电控企业数量方面,上海市浦东新区以13家位列第一,结合同样排名前5的整车生产基地数量,其新能源汽车企业规模和产业链完善度在30强区县中格外突出。作为去年GDP超1.6万亿、“富可敌省”的全国经济最强区,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紧随浦东之后的,是同样来自上海的嘉定区。当前,嘉定区积极布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2022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326.6亿元,同比增长70.0%,新能源汽车产值实现68.8%的快速增长。在浦东新区、嘉定区、松江区等产业集聚区的有力支撑下,2022年上海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99万辆,同比增长56.5%;产值约2888亿元,同比增长56.9%,产值产量均创新高。
整体来看,30强区县驱动电机及电控企业数量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区县主要集中在上海、无锡、常州、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城市以及深圳。其中,深圳宝安、南山、坪山三个区排名靠前,体现出明显的细分产业优势和集中度。同时,榜单中广州和深圳的区县排位对比也反映出两座广东城市不同的发展定位,相比广州在新能源整车生产上的大举推进,深圳在上游的“三电”产业方面则更为成熟完备。据悉,深圳目前已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链条闭环,覆盖电芯模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各环节。
作为“三电”系统的“心脏”,电池产业发展能级也是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动力锂电池企业数量排名中,苏州市常熟市以8家高居第一。近年来,常熟新能源产业一直发展迅猛,已拥有新能源产业重点规上企业62家,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628亿元,占苏州全市29%。目前,常熟动力锂电池产业领域已集聚阿科玛、正力新能、新中源等领军企业,涵盖电芯制造、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铜箔等多个工艺环节。其车用锂电池现有产能占苏州90%以上,锂电级PVDF(聚偏二氟乙烯)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约95%。
规划产能:“新能源汽车之都”大热城市区县抢占“前排”
在全国多地剑指“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激烈竞逐中,整车产能是一项关键的衡量指标。按照新能源汽车整车规划产能对30强区县进行排名后,来自各个“新能源汽车之都”竞争大热城市的区县纷纷“前排就座”。
除了武汉市蔡甸区(含武汉经开区所辖部分区域)的210万辆,广州市番禺区等9个区县的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基地规划产能也均在百万辆以上。
这其中,作为广东汽车重镇的番禺区,去年培育出广汽埃安等3个千亿级企业,实现汽车产量53万辆,工业产值1019亿元,分别增长51.3%和37.3%,形成汽车制造和汽车销售双双超千亿的支柱产业。依托番禺汽车城,全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已达40万辆/年,初步建立起了“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样是著名汽车产业重镇的北京顺义,近年来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力,北京奔驰新能源工厂、理想汽车总部等均落户于此。通过排名中115万辆的规划产能来看,其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大幅升级提能。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市鄠邑区(含西安高新区所辖部分区域)作为西安汽车产业集聚区之一,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1.2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名列全省第一。尽管全区仅坐落西安比亚迪一个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但正是这家行业龙头以一己之力在去年助力西安历史性地超越上海,问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数据显示,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其中99.5万辆为比亚迪生产基地所产。
新兴产业更需要资金和人才的支持。从这个方面来看,各区县表现如何?通过对30强区县内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融资事件数量、招聘人员估算数量进行排名可以看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嘉定区两项均占据前二,共有4个区县去年融资事件在5起以上,5个区县招聘人才数量在200人以上。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新政,同时各大企业的规模扩张也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和人才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高资本推动的关键期,资本活跃度还将继续提升。而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发展,多元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剧。
文中榜单数据合作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数据均按照行政区划分进行统计)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