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热点关注 > 正文

世界通讯!新华全媒+丨特写:屈原故里端午三景中的文化传承

2023-06-22 20:53:15 新华网

新华社武汉6月22日电 题:特写:屈原故里端午三景中的文化传承

新华社记者吴植、田中全

几场细雨,数夜轻风,6月的长江畔,端午氛围格外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人们不约而聚,包粽子、话传承;三峡库首,国际龙舟队伍全力以赴、奋楫争先;屈原镇,农民诗人满腔热忱,咏诵《橘颂》新篇。

这片文化热土尽显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鲜粽飘香凝聚端午情怀

树绿花红的端午季,是秭归最热闹的时节。在社区、学校、企业,人们都忙着包粽子、迎端午。一大早,茅坪镇南郡社区文化广场上,群众集体包粽子活动正在进行,现场粽香四溢、节味浓郁。

“粽子是我们秭归人过端午的美食。”说着,75岁的许克英给身旁的一群年轻人做示范。只见她捏起一片粽叶,卷成锥形,再用勺子从一头填入糯米、红枣,最后用彩色棉线捆紧……不一会儿,一只绿莹莹的粽子就包好了。

秭归居民社区包粽子、迎端午活动一角。新华社发(屈蓉摄)

“在秭归,一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端午节几乎和春节一样隆重。”许克英说,这期间,小孩要穿新衣,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亲人要设家宴,吃粽子就像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一样。

“小时候,每逢端午,我都会跟着父母上山采粽叶包粽子。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带着粽子去看龙舟赛。”许克英说,我们屈乡人吃着粽子长大,从小就知道雪白的糯米寓意屈原的廉洁清白,红枣象征他忠贞爱国,粽子的棱角则代表他刚直不阿。

世代传承中,粽子的做法和吃法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许克英说,近年来,人们不断尝试新花样,把蛋黄、豆沙、冰糖等食材包进粽子,以满足小孩、老人等不同人群的口味喜好。

龙舟赛里传承竞渡风采

三峡库首,一江清水碧波荡漾。21日上午,烈日当空,在距屈原祠约1公里处的水域,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赛事正在开展。裁判一声令下,8人座龙舟200米项目各参赛队伍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这是“中国龙舟之乡”秭归历史上承办的竞技水平最高的一次龙舟国际赛事。共有来自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350名运动员参赛。

龙舟世界杯比赛现场。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龙舟竞渡,既是速度比拼,更是文化传承。

“第一次在家乡和国外队伍切磋,非常开心!”小组赛结束后,中国秭归龙舟队教练朱海波说,“希望此次比赛能够让更多国内外友人了解秭归的龙舟文化。”

今年39岁的朱海波是宜昌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他节前专门请假参加龙舟比赛。“我在江边长大,从小就看父辈划龙舟,耳濡目染,爱上了这项运动。”他说,龙舟赛仪式感很强,如龙头点睛、龙舟游江和朗诵《离骚》等仪式,让人陶醉其中,仿佛与屈原相逢。

“划龙舟是一项让人着迷的运动。”他说,在鼓声的节奏中,队员们齐心协力,勇猛奋进,顿时让人精神抖擞。

龙舟制作工艺在传承中得到了升级。“以前都是木舟、木桨,现在的龙舟大都是玻璃钢材质,划桨由碳纤维制作而成,运动员划起桨来体验感更好。”朱海波说。

时下,更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触这项水上运动。21岁的湖北经济学院大三学生周浩然担任秭归二队领队。“目前,我已经报名了4场龙舟赛,此次比赛结束后,我还将参加高校龙舟竞渡。”他说。

农民诗人咏诵《橘颂》新篇

“西风凛冽抚秋啸,橘颂之音分外姣。沙柚甘甜光灿灿,脐橙鲜馥水淘淘……”一场迎端午诗会在屈原诞生地——屈原镇乐平里举行,100余位诗人齐聚一堂。

58岁的果农宋文兴吟唱一首《秭归脐橙之乡》,他昂首挺胸、神采奕奕,那铿锵顿挫、掷地有声的嗓音,感染了众人。

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现场。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秭归享有“中国诗歌之乡”的美誉。多年来,秭归民间诗歌力量兴盛,众多民间诗社先后成立,各类诗会、诗歌大赛等活动众多。

这里的诗歌创作者大都没有高学历,也未受过专业训练,他们不少是“泥腿子”出身的脐橙果农,兴趣使然,创作出众多咏赞家乡、纪念屈原的优美诗句。

“我16岁就开始写诗,至今40多年了。”谈起创作历程,宋文兴自豪不已。他说,每逢端午,农民诗人便自发比文赛诗、怀念屈原,时常吟诗到日落黄昏。

农民诗人的创作题材包罗万象,有脱贫致富、农村新貌,也有峡江风光、亲情爱情。“在果园走上一圈,或者尝一口脐橙,作诗的灵感就来了。只要与美好的生活有关,我们都写。在诗歌文化的熏陶中,就连几岁的小孩都能随口说上几句。”宋文兴说。

“两千多年前,屈原写下千古绝唱《橘颂》。如今,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四季丰收的鲜橙,已成为人们致富增收的‘黄金果’。”宋文兴说,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这就是屈乡人的《橘颂》新篇。

记者:吴植、田中全

编辑:李争艳、刘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