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毕业旅行
又到毕业季,关于毕业旅行的话题再次刷屏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很多人在参与话题分享时也会选择带上“告别青春”“告别朋友”“毕业仪式感”这些略带伤感的话题。过去,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毕业旅行意味着离别、结束,是一场为了给学生生涯画上完美句号的仪式。如今,毕业旅行对于一些年轻人而言,还可以是一场心灵疗愈、为新起点所做的准备,抑或是在探索中的学习与成长……每个人的毕业旅行都可由自己定义。
与高中同学刚结束川渝毕业之旅的陈嘉欣向笔者表示,这场毕业旅行已经迟到了4年,本是2019年高中毕业时就该做的事被一再拖延,转眼大学都要毕业了,“我们从北京、江苏、广东一同奔向川渝,借着这场旅行和老朋友相聚”。
“用约定代替离别”是郭静对她们宿舍毕业旅行的定义,“我们不想将一场快乐、放松的旅行仅仅当作告别朋友、告别大学生活的一种悲伤的仪式。”郭静和室友都来自内陆地区,但又都很向往大海,所以大家选择了前往青岛进行毕业旅行。在前期准备和旅行中,她们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那便是约定每年都抽出时间一起前往一个沿海城市看海。这个约定冲淡了毕业旅行中的离愁别绪,更让她们对未来有了新的期盼。
(资料图)
毕业生李真彤告诉笔者,对于她而言,前往南京的毕业旅行不单纯是一场旅行,更像是带着“目的”进行的一次生活体验。在上半年的“春招”中,“未来生活的城市”成了李真彤苦恼的问题之一,她坦言:“自己以前去过的、了解的城市太少,以至于该考虑未来去处的时候非常迷茫,所以在计划毕业旅行时便想借机稍微感受一下当地的日常生活,住本地人聚集区附近的民宿,吃本地人日常吃的美食小吃,逛本地人爱逛的公园,试着做几天‘土著居民’,为自己日后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面对精细规划与随心自由行的选择,张淑雅表示:“一天七八个景点,三天五六个城市的‘特种兵式’旅游实在不适合我们,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以更松弛的状态去享受一场夏日青春之旅。适当的旅游计划让我们的旅行更有效有质,避免发生‘白去一趟’的无效出游。”在张淑雅与同学的苏杭毕业旅行前,从各种社交平台上提前做好了要前往哪些景点、品尝哪些美食的大致规划,但具体每一天的行程并未做详细计划,期待在路途中遇到惊喜。
陈嘉欣和朋友的川渝之旅虽然在出发前便做好了详细的每日出游计划,但在她们到达成都的第二天,在一家冒烤鸭店偶然与几位同样来成都旅游的学生拼桌吃饭,一番交谈后竟愉快地达成了前往乐山吃烧烤的共识,“我们果断放弃了原来的出行计划,和新朋友一起前往乐山大吃特吃了一顿。这段小插曲为我们的毕业旅行增添了更多快乐与记忆点”。
“这场毕业旅行让我像是重新回到了和高中朋友每天腻在一起、除了学习再没任何烦恼的快乐日子。走在陌生的街道,一切人和景都是新奇而有趣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纯粹地快乐与放松了。”陈嘉欣一边回忆一边感叹。
南京毕业旅行后,李真彤觉得不论是当地的气候、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都让她感到舒适且喜欢,“我喜欢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喜欢它森林城市的生态景观,喜欢它热情宽厚包容的人情味,日后大概也会考虑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未来具体如何虽然无法确定,但总归有了个方向。”
曾炜是2022届毕业生,去年毕业后听从父母意见在家附近的一个单位工作,但他心中始终想要追求自己喜欢的文学艺术而不是眼下的工作。在家“浑浑噩噩”工作了一年后,他用自己这一年攒下的钱到秦皇岛旅行,“当时选择秦皇岛只是因为在自己想要‘逃离’家和现实的那一刻,看见了社交平台上关于秦皇岛的风景照,然后就买了车票。这一次旅行的意义非比寻常,在火车上和青年旅社里我听了很多人的生活与故事,也试着向他们寻求意见与帮助,我像是走到了某条路的节点,回望自己这一年,借这次旅行做个短暂的停留,在欣赏周边美景的同时重新思考接下来的路。”曾炜结束旅行回到家后向笔者坦言,他决定暂时继续安心工作,他需要多一点时间来实现经济独立与自由,之后再努力慢慢走上自己向往的“正轨”。
实习生 王慧 来源:中国青年报